一、基础准备
1、地板安装时间
地板铺装宜在地面隐蔽工程、水电工程、吊顶工程、墙面抹灰工程完成并验收后进行。地板铺装宜安排在装修工作的最后阶段施工。(注:建议木门安装完成后再进行地板安装)
2、地面基层
A、地面基层应坚硬、平整、洁净、干燥,无空鼓、起砂等质量缺陷。 根据室内标高控制线检查铺装房间地面四周标高,标高偏差不得大于5mm。用2m靠尺检测地面平整度,靠尺与地面的最大弦高不大于3mm;墙面同地面的阴角处在200mm内应互相垂直、平整,凹凸不平度小于1mm/m。
B、地面基层含水率不大于20%。在楼房底层、平房或其它潮湿环境铺设地板,须做防潮处理,防潮处理宜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塑料薄膜。
C、地板铺设地面与其他地面交接处,必须有合理的构造节点做法,保证面层完成后交接处地面高差符合设计要求。
3、基层清理
彻底清理地面,确保地面无浮土、无明显凸出物和施工废弃物。清理完毕后做基层隐蔽验收。
4、室内环境
室内相对湿度不高于70%。无渗水、漏雨现象。
5、地面标示
清楚、准确的标示单元内地面、墙面暗埋铺设管道、线路的位置。防止安装扣条、踢脚板和其它地面打孔造成管线破损。(特别提醒:龙骨安装)
6、地垫铺设
地板铺设前须先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2㎜的地垫,地垫要求平整不重叠地铺满整个铺装单元,地垫接缝处重叠搭接幅宽不少于100mm,接缝处用胶带粘接严实,地垫应铺到墙角并上翻50mm。潮湿环境可在地垫下设置防潮膜或直接使用防潮型地垫。
二、材料准备
1、地板包装的验收
师傅进场时首先对地板包装和标识进行验收,要求地板包装完好,包装内有产品质量检测合格证。确认好地板的数量是否相符;如发现地板损坏,应及时拍照反馈给公司;
2、材料现场预备
地板铺装前,师傅提前电话通知业主将地板带包装放置在需要铺装的房间内,保证地板适应安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。地板须水平放置,不宜竖立或斜放。(注:实木地板切忌打开包装,直接让地板裸露在空气中)
3、挑色、选板
铺装前应进行地板选配,宜将纹理、颜色接近的地板集中使用于一个房间或部位,逐步过渡、适当调整,以求效果更为自然、美观。如地板出现大小头,高低差,应挑选地板进行施工(强化地板无须挑色,实木多层以上须进行挑色铺装;)
4、其他要求
门套距地面基层必须在10mm以内,以保证地板和门套封口严密。 地板铺装过程中地埋管道必须带压,以便尽早发现有无管道渗漏。
三、 施工工艺
1、工艺流程
2、试铺
根据地板铺装图纸,确定铺装方向,试铺时观察板面的交接量、色差、高低差、是否有缝等。如采用错缝铺装方式,长度方向相邻两排地板端头拼缝间距应大于200mm。同一房间首尾排地板宽度宜大于50mm。
3、铺装
根据试铺板块的程序按照逐排安装的原则,进行安装。每铺设3-5排拉线检查,不合格时及时调整。地板与墙及地面附着物间应预留8~12mm间距。
4、施胶标准
如需涂胶,在地板的榫头上方涂胶,另一块地板槽口下方涂胶,施胶要求连续、均匀、饱满,将地板拼合时,接缝上浮现一条连续的细胶线。待胶粘剂稍凝固后清除多余的胶粘剂。
5、分缝段和构件伸缩设置
A、地板铺装长度或宽度大于8m时,应在适当位置隔断预留伸缩缝,伸缩缝宽度为8-12mm,并用装饰扣条作过渡。地板与其它地面材料衔接处,预留伸缩缝大于8mm,并安装扣条过渡。
B、铺装现场有管道、柱脚等情况,应适当开孔切割、施胶安装,并保持8~12mm间隙。
地板嵌入门套下部,且地板与墙体、门套基层有8-12mm伸缩缝。门套底部与地板面层应留1.0mm缝隙。
6、扣条安装
地板铺装前先设定扣条的安装位置,扣条的安装要求与门套垂直,螺丝上紧,扣条稳固不得有响声;扣条须装在门的正中,每套单元的扣条安装位置必须保证一致;安装楼梯扣条时应注意水平方向与立面边缘对齐。
7、踢脚线的安装
A、踢脚线安装前清理伸缩缝内木楔、杂物,地板与墙间间隙是否符合8-12mm的要求。
B、踢脚线与墙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0cm,与墙连接牢固,踢脚线平直、不随墙走。踢脚线必须压木地板。
C、踢脚板接口严实、平顺,接头倒角搭接,间隙不大于1mm。
8、成品保护
安装时产生的木屑、地板废料等垃圾清理干净。在清理干净的地板表面铺设地板专用保护膜。施胶地板铺装完成24小时后,方可上人走动。
四、验收标准
1、地板
A、地板外观整体平整,无闪缝。表面无污渍,无磨损,拼缝紧密,缝内胶液密封。
B、地板表面无损伤,无明显划痕,无明显胶斑。
C、地板无明显晃动、空响、翘边等。
2、扣条与脚线
扣条周边收口平整,收口遮盖严密;扣条、踢脚线同地板及墙面等相关面贴靠平紧。脚线是否安装牢固;
3、其它
门扇开放自如,地板附着物安装正确合理,无碍地板伸缩。